2020,消费底气足足的

2020-01-09 15:48:01 来源:人民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腰包更充实、选择更丰富、服务更优质……时下,我国消费市场热潮涌动,以新需求、新供给、新领域、新技术等构成的新消费正焕发蓬勃生机,消费升级映照着人们的美好生活。

回眸过去一年,新消费给人们留下哪些美好印象?展望新的一年,推动消费升级,政策该从何处发力?哪些热点正待挖掘?怎样进一步增强居民消费底气?新年伊始,我们采访了部分消费者。

——编者

广州某零售企业员工周新霞——

我的腰包更鼓了

本报记者罗珊珊

“新年新气象。新一年,新的职业方向让我干劲十足,我相信只要肯努力,一定会有收获。”广州某零售企业员工周新霞说,“钱袋子决定消费能力,我的心愿是每年都能和家人一起外出旅游休假。要想实现这一心愿,还是要努力提升收入水平。”

周新霞已经在公司工作7年,主要负责盘点库存、核对、清算等,每月工资6000多元,日常开销还算够用,但遇到大的消费就有点捉襟见肘。

去年4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正式向社会发布13个新职业信息,其中数字化管理师引起了周新霞的注意。她了解到,数字化管理师可以推动企业从投入到产出的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数字化转型,使企业变得更高效。

“如果能掌握数字化办公技能,无疑会提升我的工作效率,甚至能帮公司降本增效。”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周新霞报名参加了数字化办公技能培训班,并顺利获得数字化管理师认证。

很快,周新霞向公司提交了一份关于搭建智能化办公系统的方案,经过多轮讨论,方案最终确定并通过,周新霞也顺理成章地被任命为项目副组长。

“从一名普通办事员到业务负责人,新技能傍身让我在公司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每月工资也涨到了1万元。”周新霞说,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要主动改变管理理念、组织形式、办公方式,数字化管理师供不应求,就业和薪资前景一片光明。

据周新霞了解,目前一些资深数字化管理师可以拿到15万至20万元的年薪,甚至更高。“钱袋子更鼓,消费自然更有底气。”周新霞对新年充满期待,她已经在考虑今年夏天去哪旅游了。

记者点评

2019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伴随互联网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出现了各种各样灵活就业的新模式,就业形势稳定为居民收入增加夯实了基础。收入在增加,税费负担在减轻,居民腰包越来越鼓。同时,社会保障制度日益完善、消费环境更加优化,人们的消费底气更足,消费需求更加个性化、多样化,消费升级态势明显。

展望2020年,随着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1万美元台阶,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已得到满足,需要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钱袋子更充实有助于人们进一步扩大消费、追求美好生活。

北京朝阳区居民李鑫——

新技术改变消费

本报记者王珂

“现在,买东西比以前更方便了。”谈起2019年的消费感受,北京朝阳区居民李鑫说,消费市场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和新消费方式,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

以前,李鑫经常为晚餐发愁。一天的忙碌后,他并不想到快餐店应付一顿,而是想回家自己做一顿晚餐。然而,即便不加班,李鑫下班后赶回家也要近7点,再到超市买菜,时间很紧张。

网上买菜、配送到家的新服务,解决了李鑫的难题。“半小时送菜到家的体验真不错。”李鑫说,现在每天下班后等地铁的工夫,打开手机APP,挑选几样蔬菜、递交订单。半个小时后他到家时,菜也差不多送到家里。

“新技术不仅提高了购物便利度,也增加了购物趣味性。”前不久,在北京朝阳区慈云寺附近一家无人超市,李鑫第一次体验“无人购物”。刷脸进店,挑选商品后,在结账处只需停留几秒,就自动完成结账和扣款,门禁放行即可离店。“或许将来无人购物会在身边普及。”

去年“双11”,李鑫还尝试了直播购物。“以前买东西都是买自己熟悉的,直播购物则不同,买到的往往是之前并不熟悉甚至没听说过的东西。”李鑫说,“我通过直播购买了一款澳大利亚进口的羊油润肤乳,挺好用!”

中国消费市场的线上和线下正在加速融合,这也给消费者购物带来新变化。李鑫说,以前在网上买衣服,总是担心尺码不合适,到实体店去买,经常碰到尺码合适但颜色断货的情况。现在一些服装品牌,把线上和线下门店打通,既可以到实体店试穿然后网上下单,也可以在网上下单然后到实体店提货。

展望新一年,李鑫认为,网上零售市场进入门槛低,网络交易主体较为复杂,信息安全和交易安全是行业面临的一大风险,“希望相关部门继续加大对网上零售市场的监管力度,让消费者更加放心消费。”

记者点评

随着新技术在消费领域的更多应用,人们购物的方方面面正在发生变化。

一方面,新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和感知消费新需求,从而更好地改进商品和服务,以精准匹配人们的需求;另一方面,新技术本身可以应用于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给消费者带来更多新体验。

在潜力十足的中国消费市场,技术改变消费,好戏才刚开始。要利用新技术充分挖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速创新商业模式,提升服务水平,推动居民消费向更高层次提升。

河南郑州中原区居民李乐——

青睐高品质商品

本报记者申少铁

“我家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孩子身上。”2019年3月,河南郑州中原区居民李乐升级当了爸爸:“有了一个可爱的‘小棉袄’,无论是奶粉还是玩具,都给她买最好的!”

妻子刚怀孕,李乐就开始考虑该给孩子买什么奶粉,最后他选择了一款国产品牌奶粉:“我选的这款奶粉,生产企业有自己的牧场,经得住市场检验。”李乐认为,选择奶粉不是买最贵的,而要看奶粉生产是否安全、营养配方是否适合宝宝成长,“市场上国外品牌奶粉不少,但奶粉配方不一定适合中国宝宝的体质。”

“目前,国产奶粉中好的品牌也不少,购买渠道很多,可以网购,也能去家附近的实体店,买多了商家还会送玩具。”李乐说。

“别看宝宝只有9个月大,我已经给她订好了未来两年的玩具。”李乐说,他和妻子没有经验,不懂宝宝该玩什么玩具。最近一个有育儿经验的朋友给他介绍一款定制玩具,他感觉很有用。

“这款玩具的商家会根据宝宝的成长,设计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宝宝玩的玩具,每月寄来不同的玩具和说明书。说明书里教我们如何带宝宝玩玩具。商家还开发了手机APP,可以在上面与他们互动。”李乐介绍,目前已经收到了两个月的玩具:第一个月的玩具是两个小沙锤和一个引导爬行的玩具,可以锻炼宝宝的动手能力和爬行能力;第二个月是两个不同颜色的小球和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状的玩具,帮助孩子锻炼爬行和感知日常生活事物。

“希望婴儿类的商品在安全上更加过硬,更加适合宝宝成长;售后服务更加完善,多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提供服务;加强商品和服务的互动性,让高品质、个性化的商品更多些。”对新一年消费,李乐充满期待。

记者点评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消费者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对高品质、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需求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许多企业生产的商品,其互动性、体验性和服务性不断增强。

另一方面,扩大进口让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自由贸易区、跨境电商、代购等进口渠道不断拓宽。我国消费者不仅能更加方便地购买国外的母婴用品、化妆品等进口商品,还能便捷地享受国际品牌的医疗、教育等服务。

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相信消费者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会得到更好的满足!

辽宁沈阳市民吴雅静——

买服务盼更放心

本报记者林丽鹂

“我家的消费支出有个趋势,买商品少了,买服务多了。”辽宁沈阳市民吴雅静说,“刚结婚的时候,喜欢给自己买衣服,给家里添置东西,买家具、家电,但自从前年生了娃,服务消费一下子就上来了。”她家上个月的账本显示,育儿嫂工资5500元,亲子游泳四节课约500元,冰雪嘉年华门票390元,加起来高于全家吃喝等日常消费。

“新的一年,没计划买什么大件,打算给孩子报个早教班,估计一年要1万元左右;趁着爸妈腿脚还利索,想给他们报个旅游团,让他们出国看看,估计要两三万元;我们夫妻俩计划一起办张健身卡,估计要几千元。”吴雅静说。

当前国内消费市场,养老、家政、育儿、健康等新消费逐渐成长完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可供百姓消费的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早教、健身、旅游、职业技能培训,现在各种服务机构越来越多,要想有新体验,点点手机就能购买各类服务,消费者的选择更多了。”吴雅静说。

在消费升级的浪潮下,消费者的观念也在不断变化。艾媒咨询发布的《中国新消费专题研究报告》显示,随着经济发展和个人收入增加,部分消费者开始转变消费观念、追求品质生活,其对于生活的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的追求,消费理念从“越便宜越好”转变为“满足自身情感需求的消费”。吴雅静说:“为商品埋单之外,更要为成长、健康、快乐埋单。”

吴雅静认为,眼下服务消费还存在一些短板:“生活服务消费的品种多了、领域宽了,但品质还有待提升,比如家政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还有一些服务消费需要预付费,心里有点不踏实。”吴雅静期盼,新一年相关部门加强对服务品质的监管,让老百姓买服务更放心。

记者点评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给生活服务业带来深刻改变。消费者在手机上不仅能方便地查找身边有哪些到店服务,还能直接报团旅游、预约家政、在线听课、订购外卖……“互联网+服务”让传统服务业加速升级,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便利、更新的体验。

然而,在一些领域,服务业线上线下融合尚未充分打通,有些门店只是借助互联网进行展示,没有真正运用互联网提升服务水平。未来,要更多依靠市场机制和现代科技创新推动服务业发展,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以发展数字经济为契机,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从而更充分地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新需求。

《 人民日报 》( 2020年01月08日 19 版)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