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病证(症)而言,何之为轻?何之为重?——杨俊耀

2021-09-17 11:40:45 来源:

打印 放大 缩小
 
    记得语文课本上介绍加拿大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为了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在为八路军负伤战士做手术的过程中,一次小小的疏忽或因敌人的飞机大炮轰炸声干扰而分神,他握手术刀的手把他自己的手上划了一个小口子,不知当时是因为疏忽还是太忙甚或就是不在乎小口子的潜在危险性,对小伤口而没做认真的处理,结果导致了伤口感染引起了败血症,没过多少时日,就牺牲在异国他乡,令人痛心。那么,再反思一下,战争是非常残酷的,经他救治过来的许多八路军抗日战士,必定都是身负重伤的,有可能是缺胳膊短腿、头破血流,甚至是肚破肠出,但最后仍然还不是活下来了吗?!这一点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单纯的病因并非完全就能决定了病证(症)的所谓的轻所谓的重与预后。另外一点,象哪些急性肠胃炎、急性阑尾炎、急性外感发热、急性胆囊炎……临床表现非常迅猛凶险,但只要救治的及时、正确,很快就转危为安,短时间内就痊愈了,正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而象那些各种慢性病,迁延数年不能治愈,甚至都得不到缓解,让人痛苦万分,且相当一部分又演进成(疾病亦是动态的)”多病杂陈”,在一定时期导致多个脏器衰竭最终而早早地死亡。这些又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轻证(症)与重证(症)它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现象与本质很多时候是不存在一致性的。还有一点,同一因素(病因)影响到每个个体(个体差异性、易趋性、定向演进性等等)所表现出来的证(症状)侯或病理,是各不相同的,具有共性,更具有个性,之所以如此,是"证"的病理改变带有多个变理参数,必须要从临床上要理解体质与"证"的固有相属性,体质与"证"的潜在相关性,体质与"证"的从化相应性,概而言之,是与每个人的先天禀赋与后来的体证发展不同具有相当的关联性和一致性。又再一点,针对所谓的“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正确的称谓:免疫紊乱综合征),要有从唯物辨证法的观点去考察该类病证的各种表现能力,是要能把被新冠肺炎病感染的患者所有的症状都可以从总的方面相对区分为特殊性和普遍性两大类的功底。前者或称为特异性症状,后者又可叫做非特异性症状。所谓特殊性和特异性症状,多半是一些十分具体的病候表现,它们所反映的病机内容通常都比较明显和直接,诊断含义也较肯定,其与病机的关系一般都较单纯而易于识别;而非特异性症状具有程度不等的普遍性,它们所提示的病机涉及面都比较广,往往在许多场合下都可出现,其诊断涵义是多元化,证候与病机联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相互之间的关系既可平行,也可以不平行,在时间上、空间上呈连续性的螺旋式的多层次结构。
据上述而论,所谓的“新冠肺炎”患者 ,其实不应该以什么轻重证(症)来划分界定,正确的应该是揭示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使人体发生病理性改变,并产生某些病理产物,在一定条件下(直中、附丽、伏邪……),这些病理产物又可能作为一种致病因素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某些脏腑组织器官,导致脏腑组织功能失调而引起新的病理变化,形成各种新的复杂的证侯。那么,就要求医者在辨析复合证候尤其是在区分某些多级复合证的各个子项证候之主次时,绝不可被症状表现的明显与否所左右,因为尽管是临床十分突出的“显证”也并非是全部都是该复合证的主流所在,反之,有时在多级复合证中起主观作用或决定作用的或即将发挥主导作用的证候都是目前症状尚不明显或并不十分突出的隐证或半隐证。所以,在进行多级复合证的本证辨析时,必须注意在明显的证候方面,还可能潜存着更为重要的,但因其症状目前尚不明显,表现还不突出而易被医者所忽略的某种潜隐性证候;二是要同时做到能揭示出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其有固定的阶段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提示可能出现的定向演进或易趋性,从而使医者及时考虑采取“先安未受邪之地”等预防性或阻断性治疗措施,以尽可能地阻止或减少了各种严重性的继发性证候。
 
    最后不得不再多说一点:人体免疫系统只是对一般性且程度较轻而发展变化较急速的外感疾病的初步性防护与阻隔和对部分内损疾病的病理性改变和态势给予提示(预警机制)而已,若过分地注重免疫力的重要性就势必会掩饰了疾病存在的层次之分和忽略了疾病之间的子项与子项,子项与多级复合证之间的独立性、相关性、整体性,无法区分矛盾的主次之分,无法处理解决好矛盾的对立统一性,概而言之,过度强调免疫力其最终结果是把正确的治疗方式方法却给导向到歧途上,真是为害之深矣。
    当然了,笔者我强调免疫力与自主(身)抗病能力的区别,并不是要完全否定免疫力,存在的事物都有其合理性、重要性,只是不能过分夸大它的必要性。若是非常的注重免疫力的重要性、必要性,中医药的免疫性能力更占优势,因为中药它的用药本质上就是低浓度化学品的混合作用。从理论上来说,“以毒攻毒”就是利用“毒物兴奋效应”中药物高浓度的毒性作用,消除或抑制病灶;在“调”的过程中,就是通过“毒物兴奋效应”中药物低浓度的刺激作用,提高身体各项机能,达到免疫目的。”这也就是我很早之前且一直所言过的“免疫重建”之构架的学说。
    记得语文课本上介绍加拿大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为了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在为八路军负伤战士做手术的过程中,一次小小的疏忽或因敌人的飞机大炮轰炸声干扰而分神,他握手术刀的手把他自己的手上划了一个小口子,不知当时是因为疏忽还是太忙甚或就是不在乎小口子的潜在危险性,对小伤口而没做认真的处理,结果导致了伤口感染引起了败血症,没过多少时日,就牺牲在异国他乡,令人痛心。那么,再反思一下,战争是非常残酷的,经他救治过来的许多八路军抗日战士,必定都是身负重伤的,有可能是缺胳膊短腿、头破血流,甚至是肚破肠出,但最后仍然还不是活下来了吗?!这一点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单纯的病因并非完全就能决定了病证(症)的所谓的轻所谓的重与预后。另外一点,象哪些急性肠胃炎、急性阑尾炎、急性外感发热、急性胆囊炎……临床表现非常迅猛凶险,但只要救治的及时、正确,很快就转危为安,短时间内就痊愈了,正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而象那些各种慢性病,迁延数年不能治愈,甚至都得不到缓解,让人痛苦万分,且相当一部分又演进成(疾病亦是动态的)”多病杂陈”,在一定时期导致多个脏器衰竭最终而早早地死亡。这些又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轻证(症)与重证(症)它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现象与本质很多时候是不存在一致性的。还有一点,同一因素(病因)影响到每个个体(个体差异性、易趋性、定向演进性等等)所表现出来的证(症状)侯或病理,是各不相同的,具有共性,更具有个性,之所以如此,是"证"的病理改变带有多个变理参数,必须要从临床上要理解体质与"证"的固有相属性,体质与"证"的潜在相关性,体质与"证"的从化相应性,概而言之,是与每个人的先天禀赋与后来的体证发展不同具有相当的关联性和一致性。又再一点,针对所谓的“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正确的称谓:免疫紊乱综合征),要有从唯物辨证法的观点去考察该类病证的各种表现能力,是要能把被新冠肺炎病感染的患者所有的症状都可以从总的方面相对区分为特殊性和普遍性两大类的功底。前者或称为特异性症状,后者又可叫做非特异性症状。所谓特殊性和特异性症状,多半是一些十分具体的病候表现,它们所反映的病机内容通常都比较明显和直接,诊断含义也较肯定,其与病机的关系一般都较单纯而易于识别;而非特异性症状具有程度不等的普遍性,它们所提示的病机涉及面都比较广,往往在许多场合下都可出现,其诊断涵义是多元化,证候与病机联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相互之间的关系既可平行,也可以不平行,在时间上、空间上呈连续性的螺旋式的多层次结构。
据上述而论,所谓的“新冠肺炎”患者 ,其实不应该以什么轻重证(症)来划分界定,正确的应该是揭示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使人体发生病理性改变,并产生某些病理产物,在一定条件下(直中、附丽、伏邪……),这些病理产物又可能作为一种致病因素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某些脏腑组织器官,导致脏腑组织功能失调而引起新的病理变化,形成各种新的复杂的证侯。那么,就要求医者在辨析复合证候尤其是在区分某些多级复合证的各个子项证候之主次时,绝不可被症状表现的明显与否所左右,因为尽管是临床十分突出的“显证”也并非是全部都是该复合证的主流所在,反之,有时在多级复合证中起主观作用或决定作用的或即将发挥主导作用的证候都是目前症状尚不明显或并不十分突出的隐证或半隐证。所以,在进行多级复合证的本证辨析时,必须注意在明显的证候方面,还可能潜存着更为重要的,但因其症状目前尚不明显,表现还不突出而易被医者所忽略的某种潜隐性证候;二是要同时做到能揭示出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其有固定的阶段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提示可能出现的定向演进或易趋性,从而使医者及时考虑采取“先安未受邪之地”等预防性或阻断性治疗措施,以尽可能地阻止或减少了各种严重性的继发性证候。
 
    最后不得不再多说一点:人体免疫系统只是对一般性且程度较轻而发展变化较急速的外感疾病的初步性防护与阻隔和对部分内损疾病的病理性改变和态势给予提示(预警机制)而已,若过分地注重免疫力的重要性就势必会掩饰了疾病存在的层次之分和忽略了疾病之间的子项与子项,子项与多级复合证之间的独立性、相关性、整体性,无法区分矛盾的主次之分,无法处理解决好矛盾的对立统一性,概而言之,过度强调免疫力其最终结果是把正确的治疗方式方法却给导向到歧途上,真是为害之深矣。
    当然了,笔者我强调免疫力与自主(身)抗病能力的区别,并不是要完全否定免疫力,存在的事物都有其合理性、重要性,只是不能过分夸大它的必要性。若是非常的注重免疫力的重要性、必要性,中医药的免疫性能力更占优势,因为中药它的用药本质上就是低浓度化学品的混合作用。从理论上来说,“以毒攻毒”就是利用“毒物兴奋效应”中药物高浓度的毒性作用,消除或抑制病灶;在“调”的过程中,就是通过“毒物兴奋效应”中药物低浓度的刺激作用,提高身体各项机能,达到免疫目的。”这也就是我很早之前且一直所言过的“免疫重建”之构架的学说。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baoer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