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第一工园助推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 第一工园

2022-03-25 13:08:45 来源:东方头条

打印 放大 缩小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入发展。在今年两会中,“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报告还提出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进一步凸显了制造业在经济大局中的“压舱石”作用。
围绕“专精特新”时代的制造强国目标,第一工园积极响应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战略,按照“创新引领促增量、产业协同强集群、创新服务建生态”的思路,多维举措培育更多的“专精特新”企业,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构建先进产业共生平台,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

智库引领,打造智能制造高端产业地标

数字经济时代到来,加速了智能制造的发展。第一工园充分发挥科尔尼(Kearney)、吴中高科创投产业研究院等智库引领作用,朝着打造“智能制造高端产业地标”的目标谋篇布局,先后在苏州旺山、甪直,常熟尚湖、梅李、沙家浜,无锡锡山,南京高淳、溧水、六合,马鞍山和武汉等地高标准建设了数十个以智能制造为主题的产业园区,目前已链接服务上市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及“专精特新”企业近 2000家,加速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第一工园创新“基地+基金”的双轮驱动模式,各智能制造产业园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进行产品定位和研发,融合“孵化+研发+办公+生产+服务”的多种产品形态,与区域经济发展相融互促,覆盖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保障其可持续发展;以投资促进产业增量、提质增效,联合太浩创投、洪山创投等基金机构,设立吴中高科直投基金、智能制造专项基金,投资培育园内具有高成长性、高技术及高附加值的创新企业,并通过“基金投资+投后服务” 产投模式,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提供多元化投融资解决方案及一站式的投后管理服务。

耦合协同,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集群

如何加快培育打造更有优势、更具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企业集群?关键在于提升产业聚集效应,第一工园坚持招引上市龙头企业与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并重,吸引集聚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把各方资源要素“聚”起来,有序提升产业链的韧性,补齐产业链短板,实现产业链企业间的耦合协同,助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产业集群。

在旺山企业总部港,智能制造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企业有很多:瑞可达已发展成同时具备光、电、微波连接器产品研发和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拥有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125项,境外专利2项,参与制定了多项行业标准,于2021年7月2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成功上市;冠鸿智能在电芯前工序段高精度AGV领域一路驰骋,其锂电智能生产项目案例超50家,涵盖了国内锂电行业排名靠前的一线企业;索德电气早早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其自主研发的新能源商用汽车“六合一”四枪快充驱动器、新能源乘用车驱动控制器经过验证,关键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在旺山企业总部港内集聚企业超过20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近20家,实现年产值约40亿元、利税约3亿元,现已成为苏州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主要承载地,“智能+”赋能区域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

甪直智能制造产业园通过招引方式创新、运营模式创新、产学研协同创新,建设集生产制造、研发设计、成果转化、产品展示和一站式服务等功能于一体,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聚平台、智能智造产业示范区。目前,园内已入驻了康泰达电子、华英光电、瑞雕科技等一批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企业,威兹泰克、木星电子、统益自动化等创新发展能力强的创新型骨干企业,在精密光学及光电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加工、自动化检测和产品销售形成了一条耦合协同的产业链。为解决园内企业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需求,甪直智能制造产业园与苏州市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建智能制造服务与共享平台,助力“2025苏州智造”,助推甪直经济规模能级再上新台阶。

顺势而为,助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产业为基,服务为核。第一工园秉承“为企筑家、辅城立业”的品牌使命,着力构建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从工园企服、投融资服务、公共平台建设、产学研合作、高层次人才服务等方面精准发力,把前沿技术、人才智库、金融资本、数字化改造等要素资源融入到智能制造,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助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携手数字化转型的领军企业,第一工园与华为等头部企业合作,为园内企业提供“数转智改”的有效路径、经验办法,助力制造业企业“数智化”转型升级;联合上海理工大学、南大苏州商学院、中科院STS苏州中心等,院企深度合作,提供技术支持、人才引进、政策咨询等服务,助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围绕园内重点产业布局,引进领军型、高层次行业专家,构建多层次的人才体系,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保障。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